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全省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易地扶贫搬迁专场发布会

5月12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全省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发布会。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张玉宏,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马双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武耀文,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从今天开始,省政府新闻办将举行全省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是系列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发布会,主题是易地扶贫搬迁。山西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摆在脱贫攻坚工作的突出位置,高位推动、持续发力,蹚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山西特点的易地扶贫搬迁之路。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有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张玉宏,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马双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武耀文,请他们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张玉宏介绍相关情况。 

  

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 

张玉宏: 

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大家多年来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面,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山西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省份、著名革命老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我省有吕梁山、燕山—太行山两个;全省117个县(市、区)中,有36个国定贫困县、22个省定贫困县。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6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高位推动、持续发力,重点工程布局、专项行动推进、政策机制保障、各方合力攻坚,全省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扶贫办与省发改委共同牵头,联合省自然资源厅、省人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住建厅、省民政厅等有关部门,与11个市83个项目县一道,坚持“六环联动”推进整村搬迁,走出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之路。“十三五”期间,全省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2万,同步搬迁11万人,总搬迁人口47.2万,总规模排全国第九位。全省共建设集中安置区1122个,安置住房17.5万套,总面积1074.2万平米,总投资约250亿元。从搬迁方式看,全省集中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3万,占比89.1%,分散安置3.9万人,占比10.9%;从安置类型看,全省城镇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6万人,其中县城安置18.6万人;全省800人以上的安置区共有120个,其中超过3000人的有18个。安置区配套新建或共享小学1049所、初中1044所、卫生室(站)1122个,基本实现教育、医疗保障全覆盖。全省整体搬迁深度贫困自然村3365个,目前旧房腾退拆除和复垦复绿工作已经结束,符合条件的旧房腾退拆除率和复垦复绿率均达到100%。36.2万搬迁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去年,国家发改委组织易地扶贫搬迁评估核查验收,我省安置住房质量安全、搬迁群众就学就医条件、搬迁家庭“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率和满意度均达到100%。2017年、2019年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两度受到国务院表彰激励。2018年“六环联动”推进整村搬迁的做法受到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现在脱贫地区到处呈现出山庄窝铺搬出来、陡坡耕地退下来、荒山荒坡绿起来、光伏产业亮起来、电商旅游火起来、转移就业走出来、群众生活好起来的新景象。可以说,全省脱贫地区农村经历了一次伟大而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堪称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壮举。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谢谢张玉宏主任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按照惯例,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我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请问,易地扶贫搬迁在其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 马双喜: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易地扶贫搬迁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采取的超常举措,是省委、省政府对“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区摆脱贫困、实现跨越式发展采取的根本举措。我省把“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作为新时期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精准扶贫重点任务,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全力推进,如期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一是有效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区36.2万贫困人口的脱贫发展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五年来,全省共建设1122个集中安置区17.5万套安置住房,配套了一批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新建和改扩建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建设配套了一批产业就业项目,实现了贫困群众住有所居、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易地扶贫搬迁让贫困群众脱离生存环境恶劣的山庄窝铺,获得更加均等的发展机会,从根本上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可以说,易地扶贫搬迁让老年人更加幸福,年轻人更有希望,小朋友更加阳光。 

  二是充分体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为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促进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全省易地扶贫搬迁总投资达到250亿元,有力拉动了贫困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相关产业发展,为城乡经济增长增添了新引擎。全省33.44万人集中安置到城镇,城镇安置率达到71%,极大推进了城镇化进程。集中安置点靠近城镇中心区、工业农业园区和美丽乡村特色景区,有力促进了产城双向融合,实现了新型城镇化速度和质量的双提升。“十三五”时期,全省整体搬迁深度贫困自然村3365个,实现应拆尽拆、应复垦尽复垦。易地扶贫搬迁减轻了迁出地环境承载压力,一个战场同时打赢了脱贫攻坚与生态治理两场战役。 

  三是有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难事的巨大优势,走出了脱贫攻坚山西路径。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是贫困群众在地理位置上的迁移,而且是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建、城乡格局的重构和社会关系的重塑。从确定对象到开工建设,从搬迁入住到稳定脱贫,都在短短五年时间内完成。这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强化顶层设计;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出台优惠政策;各市县创新思路,加快工程建设。我省“六环联动”推进整村搬迁,保德县委托代建、市场化运作等典型经验在全国叫响,创造了搬迁建设山西速度,书写了脱贫攻坚山西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不到三年时间两次视察山西都看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017年6月考察忻州岢岚宋家沟移民新村,2020年5月考察大同云州区坊城新村。2019年,岢岚宋家沟安置新房实景模型成为国庆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唯一的易地扶贫搬迁展示项目。 

  

人民日报记者: 

  我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成效显著,多次受到国务院表彰激励。请问,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具有山西特色的做法和经验? 

  

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 

张玉宏: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省委、省政府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头号工程”和“标志性重大工程”,高位推动、持续发力。最有代表性的是“六环联动”统筹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等问题。这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6月23日在太原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集中体现。 

  一是精准识别对象,解决好“搬迁谁”的问题。通过个人申请、村里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定,精准到户到人,搬迁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11%。 

  二是新区安置配套,解决好“搬得出”的问题。重点迁往城镇、园区和旅游景区,集中安置率为89.1%,安置到县城的超过一半,同步配套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三是产业就业保障,解决好“能脱贫”的问题。安置区周边新建产业园区413个、扶贫车间408个,吸纳搬迁劳动力2.7万人,培育了天镇保姆、吕梁护工、太行家政等劳务品牌,培训就业16.5万人,外出务工5.5万人。通过光伏扶贫收益为搬迁劳动力提供公益岗位2.1万个,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每户一人稳定就业。 

  四是社区治理跟进,解决好“稳得住”的问题。城镇安置点实行城市社区治理,农村大中型安置点逐步实行农村社区治理,小型安置点实行村民自治组织管理。 

  五是旧村拆除复垦,解决好“群众权益”的问题。退耕还林等各类政策补贴,承包地、林地、宅基地和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农村医保、养老、低保、五保等社会保障,对农村、农民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和渠道,脱贫攻坚各项支持政策等“五个不变”。 

  六是生态治理修复,解决好“生态脆弱”的问题。“十三五”期间,全省造林1648万亩,65%以上安排到搬迁项目县。搬迁旧村树木、林地属集体所有的,仍归集体经营;属于农户的,颁发林权证,实现树木和林地确权到户。优先聘用搬迁户为护林员,参与林木管护获得收益,实现增收增绿并重,生计生态统一。 

  在易地扶贫搬迁的起步阶段,我们的开工率和年度考核处于全国相对靠后的位次,经过几年不懈努力,走在了全国前列。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显著成效,是因为在工作推进中,综合运用了四个推动。 

  一是现场推动,2016年在吕梁市方山县召开加快建设进度现场推进会,2017年在忻州市岢岚县召开深度贫困村整体搬迁现场推进会,2018年在运城市夏县召开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现场推进会,2019年在忻州市河曲县、保德县召开后续扶持工作现场推进会,2020年在吕梁市临县召开旧房拆除和土地复垦现场会。 

  二是通报推动,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排队、年考核,将进展情况及主要问题呈送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季度集体约谈,当面交办、限期整改。 

  三是案例推动,中央媒体多次报道整村搬迁、后续扶持等典型经验;选编《百村搬迁案例》印发全省;整村搬迁等案例入选国家发改委政策指引。 

  四是督导推动,每年抽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驻村干部和第三方机构组成督导组,走到所有项目县,督查所有安置区,抽查不同类型安置户,及时发现问题、专项督办整改。 

  在易地扶贫搬迁顶层设计上,我们突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在实施之初,就统筹考虑了产业就业这个后续扶持的重点、老年群体这个整村搬迁的焦点、拆除复垦这个易地扶贫搬迁的难点。在工作布局上,突出三管齐下。 

  第一扭住产业就业这个重点。捆绑使用好各类扶持政策,落实好五个优先,即退耕还林项目优先布局,光伏扶贫项目优先覆盖,经济林项目优先实施,资产收益项目优先安排,护林员岗位和城镇公益性岗位优先提供。 

  第二关注老年搬迁群体这个焦点。落实大病慢性病医疗保障、养老保险、临时救助、残疾人补助等政策,构建政府关心、社会爱心、子女孝心联动保障模式。 

  第三攻克拆除复垦这个难点。坚持住新房、拆旧房,两手抓、齐推进。出台拆除复垦奖补政策,保障搬迁农户合法权益。逐户落实搬迁安置与旧房拆除双签协议,努力做到贫困群众利益最大化,赢得搬迁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全省共拆除旧房13万套,复垦复绿8.47万亩,基本实现应拆尽拆、应复垦尽复垦。 

  回顾“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我省形成两大特色亮点。 

  一是整村搬迁。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解决深度贫困要有深度举措,整村搬迁是解决深度贫困的有效办法。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暨深度贫困村整体搬迁”现场推进会,到2020年底,整体搬迁3365个深度贫困自然村。 

  二是风貌管控。2018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强调,要重视集中安置点的外观风貌设计,突出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乡土风情、田园风光,绝不能建成排排坐的“兵营”。我们组织省内最好的专家,四轮把关整改,将2018年的286个集中安置点打造成为脱贫攻坚标志性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 

  

黄河新闻网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要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请问,下一步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还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 

张玉宏: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住上好房子不等于过上好日子,搬迁群众是容易发生规模性返贫的特殊群体,集中安置区是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的重点区域,抓好后续扶持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下一步,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巩固脱贫成果强化搬迁后扶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主动担当担责,敢于破解难题,出台我省《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通过集中摸排提高监测效率,通过建立风险台账分类制定帮扶预案,对出现临时性困难的搬迁家庭及时给予重点帮扶。同时,在507个百人以上安置区已派驻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强化帮扶对象的动态管理。 

  二是促进安置区特色产业发展。协调配合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部门,推动安置区建设配套产业园区,发展特色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和家庭手工业等。坚持办好扶贫车间,加快安置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创新创业。将安置区周边特色产业发展项目纳入“十四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用好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加快补齐后续产业不足这个短板。“十三五”解决的是“搬得出”的问题, “十四五”重点解决“稳得住”的问题。 

  三是分类开展持证培训就业帮扶。对出不了门、离不了家、照顾老人孩子等特殊群体,就近就地优先安排在扶贫车间,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对年富力强、文化程度高、潜力大的搬迁劳动力有组织安排外出务工,同时大规模开展持证培训,全面提升培训率、持证率、就业率、增收率,让更多的脱贫劳动力实现“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致富路在脚下铺就”。 

  四是撬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后续扶持的信贷投入。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提供便捷服务。采用PPP、过桥贷款、利用地方债撬动金融资本等多种方式,支持搬迁安置区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扶贫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产业园区和生态林业扶贫项目建设。 

  五是提升安置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强化属地管理,压实迁入地主体责任,确保群众享受便捷服务,不断增强归属感;健全组织体系,全覆盖建立党组织,加快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综合治理体系;注重教育引导,加强搬迁群众培训和感恩教育,结合当地居民风俗习惯,促进搬迁群众逐步融入新社区。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中新社记者: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含金量最高的工程,贫困群众得实惠最大,搬迁群众特别关心产权颁证问题,请问目前工作进展如何?同时,拆除复垦是易地扶贫搬迁最难啃的硬骨头,请问这方面我省是如何推进的?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武耀文: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从一定意义上说,易地扶贫搬迁是对贫困地区群众资源资产的重构,这包括搬迁安置新区和迁出旧村两个方面。 

  从搬迁安置新区看,易地扶贫搬迁给贫困群众直接带来财产性收益。我们以一个城镇安置的三口之家为例,一套75平米的安置住房,个人最多出1万元,市场价值至少20多万元。搬迁贫困群众说“这真是天上掉馅饼,做梦也想不到。”因此,大家特别关心产权颁证,拿到红本本心里才踏实。为此,我们在反复论证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省委、省政府“蹚新路、下苦工、勇探索”的总体要求,在全国率先拿出了易地扶贫搬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的“山西方案”,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出台了省级专项政策省份,在全国易地扶贫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中“率先蹚出新路”。同时,我们与省扶贫办密切联系,就做好不动产登记先后三次联合发文,安排试点、细化措施、分类施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确保了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应登尽登”。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省建档立卡搬迁贫困户共发证11.5万套,符合条件的安置住房颁证率达到99.6%,提前半年完成“应登尽登”任务,真正让搬迁贫困群众早日拿到“铁证”,吃上“定心丸”。这项工作多次受到国家有关部委高度评价和表扬。 

  从迁出旧村看,资源利用的重点是旧宅基地拆除复垦,涉及到搬迁群众各类权益保障问题,关注度很高,工作好坏直接决定着搬迁群众能否及时入住。经过各级努力,截至2020年底,除按规定保留的旧房外,全省共拆除旧房13万套,复垦复绿8.47万亩,基本实现应拆尽拆、应复垦尽复垦,这项工作也走在了全国前列。总体来看,一是我省专门安排了拆除复垦专项奖补资金,人均补助1.5万元鼓励早腾早拆、自行复垦。二是自然资源和扶贫部门协同配合,合力推进,将旧宅基地拆除复垦作为必须完成的刚性指标,纳入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考核督导重点内容,定期督办通报。三是各级自然资源部门知重扛重,把这项工作作为2020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采取现场推进、专项督导等方式强力推进。每月调度通报进展、厅领导带队督导,给县级党委政府“压责任”,让搬迁入住获得“硬支撑”。以临县为例,该县是全省搬迁规模和搬迁难度最大的县,他们采取领导包联、以奖促垦等超常举措,边拆除边复垦,一个多月时间拆除率、复垦率、收归率均达100%,复垦面积7000余亩。再如榆社县,以点带面攻坚克难,党员干部带头拆、动员亲属主动拆、周围群众跟着拆,老百姓由“不想拆”转变为“自愿拆”。同时把拆除复耕与土地流量指标相挂钩,截至2020年底,全省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易地交易达到7.82万亩,交易金额147.25亿元。这些“真金白银”直接让利于贫困地区。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非常感谢省扶贫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3位负责同志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时间:2021/5/14         来源:本站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山西乡村振兴投资有限公司    © 山西乡村振兴投资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编:030006    晋ICP备180126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