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政策信息简报第二期

农业产业政策信息简报

4月16日第二期农业产业政策信息简报.pdf

第2期

山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2020年4月16日

目前公司正处于转型重要时期,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三件大事,为公司顺利转型提供政策信息参考。

一、领导关于农业农村方面的重要讲话

1.《“稳外贸”政策扶持力度大 跨境电商迎来发展新契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增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支持加工贸易、广交会网上举办等系列举措,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努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决定延续实施普惠金融和小额贷款公司部分税收支持政策。

会议决定,在已设立59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基础上,再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这一措施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红利,大大促进了跨境电商行业恢复回血功能,也有助于冲减传统外贸受疫情的影响,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实为“稳外贸”的又一项强有力举措。

此外,会议还决定第127届广交会于6月中下旬在网上举办,通过提供线上供采对接、在线洽谈等服务,打造优质的特色商品线上外贸平台。这一“云办展”“云招商”举措大大疏通外贸营销渠道,在降低企业营销成本的同时,帮助企业争取新订单,最大程度减少疫情的影响。也为外贸企业提供转型机遇,借势数字贸易和云平台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和思维,打造全渠道、全场景的营销布局。

目前,我国跨境电商行业规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据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额达1862.1亿元,同比增长38.3%。作为一种全新的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跨境电商对我国进出口的促进作用凸显,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增长点。

从政策层面来看,近年来我国持续释放政策利好,跨境电商的市场环境正逐步优化。从2012年开展首批跨境电商服务试点工作,到2019年两会强调继续推动外贸服务创新发展,扶持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国家正一步步推动着跨境电商行业的良性平稳发展。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稳外贸稳外资举措,无疑传递出积极的政策信号,在短期内有助于更加精准的扶持外贸行业实现复工复产和正常贸易,支持企业疏解困难,疏通产业链和供应链,发挥其外贸“减震器”作用。从长远来看,有助于为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营造有利市场环境,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将短期之危转化为长期之机,为我国外贸稳定高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跨境电商的发展顺应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供应链断裂的冲击。目前国内疫情形势持续向好,生产水平正逐步恢复,而全球疫情走势尚不明朗,外贸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加快对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的扶持力度有助于缓解我国外贸进出口受疫情的冲击,助力外贸行业克难前行,提速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步伐;也有助于增加就业和创业机会,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符合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

在传统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下,我国在深耕传统外贸市场的同时,也应将目光更多地聚焦于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贸易市场多元化发展,引导贸易出口转型升级。此次疫情不仅是对传统外贸发展模式的一次考验,也蕴含着跨境电商行业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和进博会的举办都让我国跨境电商站在资本市场的风口之上,成为中国连接世界的新纽带。新零售时代的到来促使数字经济与传统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数字贸易和新零售成为跨境电商的“新蓝海”。驱动数字经济新引擎,精准定位下沉群体的需求,实现贸易形式复合化、多元化,勇于开拓新蓝海为自己赋能,这也许是跨境电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转型导向。

不可否认的是,此次疫情给我国外贸、电商行业带来较大影响,会放慢其前进发展的步伐,但同时也给予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契机,倒逼供应链产业链的整合升级,为传统外贸的未来发展提供前进方向。

相信在政府帮扶和企业自救下,外贸行业能够顺利突围,跨境电商行业也能抓住新商机。此次疫情之后,国内跨境电商也许会迎来一次大洗牌的行业变革,行业内部实现整合,优质企业和资源得以沉淀,中小企业亟待转型以适应市场变化,否则就会被时代浪潮淹没。面对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局势和市场环境,跨境电商应加速推进全球数字化贸易的进程,未来预计会出台更多利好政策,企业应好好把握转型机会,迎来更大发展前景。

 

                       【来源:中国网

2.《胡春华出席全国农业生产视频调度会并讲话》

全国农业生产视频调度会9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举措、压实责任,不折不扣完成春季农业生产任务,夯实夺取全年农业丰收的坚实基础。

胡春华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发展对国际农产品生产供应造成影响,对抓好农业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把稳定播种面积作为一项硬任务,努力保存量、扩增量,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要加快落实春播任务,进度偏慢的地区要尽快赶上,尚未开播的地区要提前做好备耕。要加强草地贪夜蛾、小麦条锈病等病虫害防治,强化气象灾害防范,抓紧小麦田管,确保夏粮丰收。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把恢复产能摆在首要位置,进度偏慢的南方部分省份要加大措施力度,持续加强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确保如期完成既定稳产保供任务,努力实现更高目标。要抓好家禽、牛羊、水产品和果蔬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胡春华强调,抓好农业生产,压实责任是关键。要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生猪生产省负总责要求,强化分管领导抓落实和农业农村部门职责职能,确保各项政策和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主持会议。他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保持清醒头脑,扛稳政治责任,抓紧抓实抓细当前农业生产各项工作。要突出重点区域,强化关键环节,分类推进春管春播,着力恢复早稻、稳住中稻,抓好夏粮中后期田管和春播面积落地,提高春播质量,突出抓好病虫防控。要切实解决养殖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全力保持生猪生产恢复好势头,继续抓好家禽和水产品生产。

          【来源:农业农村部官

 

二、省内农业农村及涉农产业发展动态

1.《关于在贫困县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的通知》晋政办发电[2020]30

为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促进就近就业和稳定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决战完胜,省政府办公厅4月1日发出《关于在贫困县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的通知》。各贫困县在严格执行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政策规定的基础上,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大力推广以工代赈。

要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投工投劳的尽量不用专业队伍, 积极组织动员贫困群众,特别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 受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参与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

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的劳务报酬不低于该项目中央及省安排资金的15%。编制项目方案时,要测算在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建设内容中需用于发 放劳务报酬的资金规模;项目竣工验收时,要将施工单位劳务报酬的支付标准、金额和发放名册作为重要依据。

附件:全省58个贫困县名单

太原市:娄烦县、阳曲县 大同市:浑源县、阳高县、灵丘县、天镇县、广灵县、云州区 朔州市:右玉县、平鲁区、山阴县 忻州市:河曲县、保德县、五寨县、神池县、偏关县、五台县、繁峙县、静乐县、代县、岢岚县、宁武县 吕梁市:临县、兴县、石楼县、岚县、方山县、中阳县、离石区、柳 林县、交口县、交城县 晋中市:和顺县、左权县、昔阳县、榆社县 长治市:壶关县、武乡县、平顺县、沁源县、沁县 晋城市:沁水县、陵川县 临汾市:吉县、永和县、隰县、大宁县、汾西县、安泽县、乡宁县、 浮山县、古县、蒲县 运城市:平陆县、万荣县、夏县、垣曲县、闻喜县

                       

      【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网】

2.特色鲜明、链条完整 山西省将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

山西省日前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提出依托山西杂粮、畜禽、蔬菜、鲜干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打造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

2020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100亿元;2022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到“十四五”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万元左右。

《意见》指出:全省依托“南果中粮北肉”出口平台和“东药材西干果”商贸平台,合理布局生产基地、产业链条、科技研发、加工园区、综合服务、休闲旅游等功能模块,全方位构建酿品、饮品、乳品、主食糕品、肉制品、果品、功能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中医药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

(一)酿品产业集群:打造“山西清香白酒”省级区域公用品牌

酿品产业集群以高粱、黍米、葡萄、山楂等杂粮和水果资源优势为依托,打造白酒、黄酒、红酒、果酒、食醋。挖掘酒醋文化传统和酿造工艺,开发保健型、饮料型、调配型、高端收藏型等特色产品。

打造“山西清香白酒”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山西陈醋”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形象,塑造“代县黄酒”区域公用品牌,提高我省酿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

(二)饮品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药茶子品牌

饮品产业集群以连翘、沙棘、苹果、梨等中药材和水果资源优势为依托,打造药茶、果汁。改进果汁加工工艺,发展浓缩果汁和低糖型、多维型、功能型果汁饮品。

打造山西药茶区域公用品牌母子联动体系,鼓励药茶生产市县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做大做强连翘叶茶、沙棘叶茶等药茶子品牌。建立健全山西药茶经纪人队伍,实施线上线下全面推进的营销战略。

(三)乳品产业集群:打造我省乳品自主知名品牌

乳品产业集群以雁门关农牧交错带为依托,结合藜麦、红枣、海红果等特色杂粮和鲜干果资源优势,打造巴氏消毒奶、UHT奶、奶粉和特种口味酸奶。

发展鲜乳制品连锁营销,在省内外布局连锁店、专营店、直销店。打造我省乳品自主知名品牌。支持低温乳制品冷链建设,发展智慧物流配送。鼓励乳品企业、流通企业和电商企业对接融合,促进乳制品流通便捷化。

(四)主食糕品产业集群:打造山西特色个性化糕品

主食糕品产业集群以小麦、小米、荞麦等主粮和杂粮资源优势为依托,打造传统主食、烘焙食品、方便休闲食品、杂粮食品。攻关杂粮口感、观感、方便食用等重点技术,开发杂粮饼干、杂粮挂面、杂粮小吃。

推进郭杜林月饼、太谷饼、闻喜煮饼、神池月饼等糕点精细化生产,创新开发山楂糕、鲜花饼等时尚糕点,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个性化、多元化、定制化、功能化主食糕品。

(五)肉制品产业集群:发展欧式火腿、培根等产品

肉制品产业集群以猪肉、鸡肉、牛肉、羊肉等畜禽资源优势为依托,打造分割肉、熟肉、膳食产品、快餐食品、方便休闲食品。大幅提升生猪屠宰加工能力,引导生猪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转移,推进“调猪”向“调肉”转变。

发展欧式火腿、培根、腌腊肉、酱卤肉、肉干、调理肉、肉罐头等产品。打造“平遥牛肉”“上党驴肉”“雁北羊肉”等区域公用品牌,创建一批肉制品自主知名品牌。

(六)果品产业集群:打造海红果冰激凌等高端果品

果品产业集群以苹果、梨、红枣、核桃等鲜干果资源优势为依托,打造休闲干果、罐装水果、果脯蜜饯。开发罐装水果和低糖果脯蜜饯系列产品,以现代、时尚、国际化视野,开设全国连锁品牌店,打造海红果冰激凌、藜麦果冻、水果沙拉等高端果品。

打造“运城苹果”“吉县苹果”“隰县玉露香梨”“绛县大樱桃”“祁县酥梨”等区域公用品牌,以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为平台,扩大果业对外开放,提升山西果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七)功能食品产业集群:打造“山西功能食品”区域公用品牌

功能食品产业集群以杂粮、鲜干果、中药材资源优势为依托,打造功能性油脂、功能性杂粮、功能性林果。开发亚麻籽油、亚麻籽蛋白等产品,建设10个功能性杂粮生产基地,开发藜麦、富硒小米等产品;引导康养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建设5个晋东南康养基地,重点开发富硒小米、功能米粉、富硒樱桃等产品;建设5个晋西林果生产基地,开发功能性沙棘、红枣、核桃深加工产品。打造“山西功能食品”区域公用品牌,设计推广“山西功能食品”LOGO,加快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八)保健食品产业集群:创新开发党参黄芪膏等提取物

保健食品产业集群以中药材、新食品原料资源优势为依托,重点打造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等特定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和营养素补充剂。

引导保健食品骨干企业依托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科研力量,创新开发党参黄芪膏、杏鲍菇多肽口服液、山楂黄酮提取物等产品。鼓励保健食品“老字号”企业以传统中医药配方为基础,打造一批自主知名品牌。

(九)化妆品产业集群:提升我省在化妆品行业标准的话语权

化妆品产业集群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势为依托,重点打造栿型胶原蛋白、中草药化妆品。利用翅果油、食醋、牡丹籽油、连翘、芦荟、盐湖黑泥、栿型胶原蛋白等特色原料,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草药来源化妆品,打造开发纯天然护肤、美容、抑菌、香化、乌发等功能性产品。

创建一批自主知名品牌。推动化妆品产业“互联网+”发展,实现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的一体化经营。支持企业将产品专利转化为产品标准,提升我省在化妆品行业标准的话语权。

(十)中医药品产业集群:建立一体化现代物流体系

中医药品产业集群以连翘、柴胡、潞党参等中药材资源优势为依托,挖掘和传承道地中药饮片炮制工艺,重点发展传统中药制剂、特殊饮片及创新饮片,打造安宫牛黄丸、龟龄集、定坤丹、复方苦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拳头产品。

打造中医药品“老字号”品牌,推动山西省中药材大数据系统建设,建立中药材种植养殖、初加工、包装、仓储、运输和销售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形成立足山西、辐射全国的标准化的中医药仓储物流网络体系。

 

【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网】

 

三、涉农上市企业动态

1.《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谈2020年农业三大变化和三大机遇》

在新的形势下,现在产业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面临着什么机遇,应该如何去把握和转化。主要有三大变化:“疫情改变世界,农业转向线上,数字转型加速”;三大机遇:“国家新战略,就业新机遇,培育新农民”。

第一重大变化,是新冠疫情已经永远改变了世界,这场疫情的流行规模是空前的,传播是指数级的。虽然中国是最早发现、最早抑制住新冠疫情的国家,但在未来的两到三年里,由于疫情暴发,基于物资和人员流动的全球贸易将受到重创,世界各国正在悄然回归城邦的组织模式。在2020年的当下,全球一体化的程度远比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更为深入,因此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也将更加复杂和长远,中国的对外贸易将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以国际市场为主要买家的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将遇到空前的挑战。中国经济的发展朝向将调头向内,更多寻求内生动力。随着世界疫情的延续,国内制造加工企业将遇到大量的订单撤销、停工和裁员。或许会有相当一部分进城打工者离开大城市,进入中小城市、或者返回家乡,寻求就业机会或自主创业。

第二重大变化,是一二三产业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在过去三个月的抗疫与复产过程中,老百姓最传统的衣食住行需求被改变了,现在是医食住行,医疗防护需求被放在了首位,民以食为天的刚性需求并没有改变。(1)农村全面转向线上、城市转向云上。围绕民以食为天这一需求,疫情期间的农业生产虽然遇到了一些阻碍,却并没有停止。我们饲料企业、食品加工企业都把自己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拿了出来,比如新希望就拿出了料你富聚宝猪好养贷等APP,销售员、技术员也变身带货网红,手把手教会了我们的农民朋友在网上买饲料,网上卖鸡鸭、运输生猪,申请农资贷款。肉蛋奶是刚需品,疫情最严重时,饲料和产品运输被阻断,农户和消费者通过运荔枝平台在网上下单,鲜生活冷链物流全国40多个分子公司调度覆盖300个城市,累计运送了11万吨以上物资。城市生活也全面转向了云端,比如云出行:新腾数致开发四川健康二位码,各地进出小区刷红码、绿码;云购物,以前常用的聊天程序,拖不动几百人同时在线开会,在家工作的大企业都把会议转到了专业的云技术软件上;还有云上课、云金融、云问诊等场景,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2)生产端到消费端的距离缩短,围绕刚需、以需定产。仅仅是农产品加工领域,就出现了一长一短的变化——那些保质期更长、方便长距离运输、方便烹饪,成分健康的方便食品变得非常流行。疫情期间,各电商平台的方便食品、速冻食品类销量增长了3.5倍。食品企业纷纷建立网络直播间,入驻抖音、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全网络销售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生产者更容易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产业链的上下游变得更加紧密,供应链和物流体系变得至关重要,产品到达消费者的距离变得更短。(3)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生存。龙头企业更容易在新的趋势下看到机遇的方向,及时调整业务,有的通过增资扩产,及时转产,适应新的消费需求,新的产品特点,努力留存实力,保住产业链上的伙伴还能获得订单,员工还可以继续上班。

以新希望为例,我们就加快了新一轮的养猪产能建设,在全国要新建40多个大型项目,能带动上下游。第三重大变化,是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进行,以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技术引领的工业互联网时代、智慧农业时代正在加速到来。比如,过去我们远距离调运蔬菜、进口水果,而运输和进出口不通畅的时候,城市周边发展立体菜园就变成了机遇;又比如非洲猪瘟叠加新冠疫情,我们楼房养猪的项目得到了加快建设,而且我们还设计出了无人养猪场,智能机器人能识别每一头猪,根据体重、肉料比数据,精准分群喂养,等等。

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将大幅度降低成本和损耗,把利润空间释放出来。这样的变化,即有利于农产品生产者、制造业工厂主,也让城乡消费者得到了实惠。

第一重大机遇,从事农产业,种植业、养殖业、与农产品相关的加工产业,在今后一个时期将是相对安稳的选择,2020年,是一个时代的转折点,也是另一个时代的起点——2017年底,国家就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大战略。按照规划,2020年是这个国家战略的正式起步之年,到2035年,我们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50年,将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在疫情压力和国家战略的双轮驱动格局下,智慧农业的新时代加速到来,引导疫情影响下的城乡青年找到好的工作机会,稳定就业,是当务之急。

当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时候,我就在思考,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而从事现代化农产业的人才是最关键的。2017年的11月,我在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向汪洋副总理汇报了这个想法,我说,要为社会公益培养十万个新农民和农技员。然后在2018年3月,全国两会的政协委员通道上,我正式宣布,发起10万绿领新农民培训计划,利用5年的时间,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一批现代化的农业人才。我把这些现代新农人,称为绿领。同时,我们联合一批政府、高校、企业,一起做农业技术培训,传递新的行业信息,普及新的产业趋势,培养一批懂技术、能管理、会经营的家庭农场主、涉农创业者和企业家。

第二重大机遇,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机遇。现在的农业已经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的时代了,我们正在经历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农业转型的机遇期。从传统农人转型为现代新农人,不仅需要天时地利,还需要有人点拨。就比如,在山东这样的农业大省,已经有很多种植、养殖大户了,我们又是如何帮助他们提升产业规模、转型为企业家的呢?

例如,大学是学计算机的山东青岛做大桃徐兆鹏,后来做小家电代理商,赚了一些钱之后,觉得小家电行业竞争激烈,未来发展很艰难,应该及时转型。他考察了很多行业,最终看好老家出产的桃子,2015年投了400多万,从城里跑回老家建立了合作社,带着村里的留守老人一起种桃子。他参加我们组织的种养殖大户交流培训,到江苏、浙江这些现代农业、农村电商发达的区域、和农科所等机构对接学习,了解到,农业做到一定规模后,要搞精益化管理、建供应链体系,完善价格机制、通过冷链仓储延缓水果上市时间,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受到启发之后,徐兆鹏果断放弃了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电商平台,引入了农科院的育种成果,经过两年调整,他的桃园能产出28个品种,保证全年不间断上市,专门走线下精品生鲜店的渠道,主要供应江浙、闽南一带,卖出了好价钱。

第三重大机遇,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民职业化的绿领机遇。2020年正值脱贫攻坚决胜之年,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也即将开启,未来30年的中国农村,将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而这片广阔天地的发展机遇,必将属于这一代与下一代人,属于新一代的绿领”——职业化的新农民。在过去,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民是一种身份概念,而在现代社会分工中,农民是一种职业概念。

身份和职业的区别在于,身份只能被动接受,但职业可以自主选择。就是说,在过去,传统农民身份的形成,依靠的是代际传承,农业生产的经验是靠父亲传给儿子、老乡传给老乡,讲的是一个心口相传。而在未来的乡村振兴战略格局下,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加快,职业农民将具有现代化、产业化的生产方式,和城市化、互联网化的生活方式等特点。

中国现在大概有6亿农民,即使将来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也会有4亿多农民。因此,要让真心务农、安心在农村的各类群体职业化,成为高素质、高收入、高学历的农业从业者。

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农业职业教育需要与农业生产实现更加有效地衔接,培养更职业化、更优质的农业人才。在这样的格局下,父亲传儿子、老乡传老乡的模式肯定是不适用的,我们要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高校、教学研机构紧密结合的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用心、新相传的方式,让更多的青年人把农民当做一份职业,把绿领当成一种身份认同的标签。山东牧院合办了新希望六和班,只要是农业企业的在岗职工、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都可以报考,这个班的门槛要低一些,采取的是弹性学制,还可以免去两年的学费,三年学成,就可以拿到大专毕业证。从线下短期培训、到线上长期指导,再到深造拿文凭,进入现代化的农业企业就业,是我们三年来搭建的一条绿领培育之路,也是为愿意投身乡村振兴的有志青年,打造的一条掌握技能、稳定就业、创业创富的机遇之路。

 

【来源:农民日报】

 

 

 

 



时间:2020/4/17         来源:本站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山西乡村振兴投资有限公司    © 山西乡村振兴投资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编:030006    晋ICP备180126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