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政策信息简报第九期
农业产业政策信息简报
7月10日 第九期农业产业信息政策简报.pdf
第9期
山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2020年7月10日
今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结合公司实际,围绕公司顺利转型发展任务,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全心全意服务农企意识,为涉农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国家、省农村农业产业相关政策
1.中国银保监会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有关政策的通知》银保监发〔2020〕28号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之年,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又带来新的风险挑战,必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小额信贷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扶贫小额信贷作用,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进一步坚持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脱贫攻坚期内(2020年12月31日前)签订的扶贫小额信贷合同(含续贷、展期合同),在合同期限内各项政策保持不变。
(2)进一步延长受疫情影响还款困难的扶贫小额信贷还款期限。对到期日在2020年1月1日后(含续贷、展期),受疫情影响还款困难的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在延长还款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基础上,将还款期限进一步延长至2021年3月底。延长还款期间各项政策保持不变,鼓励有条件的银行机构适当降低延期期间贷款利率,努力减轻贫困户还款压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来源:中央人民政府网】
二、全国农业生产发展动态
1.《2020年两会后,即将开始申报的几个农业补贴项目》
根据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一系列农业补贴项目申报开始,如2020年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等已经申报结束;即将会有一批农业扶持项目申报开始,具体总结如下: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项目: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农业农村部将认定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以资源集聚区和物流节点为重点,促进产业前延后伸、横向配套、上承市场、下接要素,构建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全产业链,培育生产、加工、流通、物流、体验、品牌、电商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建设乡村产业集群。申报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
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项目:根据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2020年继续组织认定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此项目有国家发改委负责组织实施。申报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
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项目: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各地建设特色粮、油、薯、果、菜、茶、菌、中药材、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种养基地。创新发展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建设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完善仓储加工物流等全产业链条,加强质量管控和品牌宣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的质量效益水平。申报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
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根据农业农村部2020年一号文件部署要求,2020年继续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圃、场、区)建设,落实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提升优势制种基地建设水平,扶持创新型种业企业发展。推进重要粮食作物和畜禽水产良种联合攻关,强化植物新品种保护。申报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2020年一号文件部署要求,2020年,支持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对中小养殖场户帮带和技术服务。落实好环评、用地、信贷等各项扶持政策,加快清理超范围划定的限养禁养区,及时监测生猪补栏增养情况。加强对中小养殖场户帮带和技术服务。加快优化猪肉供应链,引导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转移,促进“运猪”向“运肉”转变。推动生猪扶持政策拓展覆盖畜牧业,支持禽类、牛羊生产。申报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扶持并推介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资源要素共享、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可细分为:①支持以多主体参与、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②支持以产业园区为单元,园区内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合作社和农户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型产业化联合体;③支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的小型产业化联合体。申报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
农产品初加工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农业农村部继续支持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补助;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顺利进入终端市场和后续加工环节。同时支持发展粮变粉、豆变芽、肉变肠、奶变酪、菜变肴、果变汁等初级加工产品项目;申报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
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印发《发展规划司2020年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制定《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实施分工方案,开展数字农业建设试点,打造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实施数字农业农村规划,整合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开展数字农业试点,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应用。
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根据农业农村部2020年一号文件部署要求,2020年继续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圃、场、区)建设,落实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提升优势制种基地建设水平,扶持创新型种业企业发展。推进重要粮食作物和畜禽水产良种联合攻关,强化植物新品种保护。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网】
三、省内农业农村及涉农产业发展动态
1.《全省财政工作视频会议在太原召开》
7月2日,全省财政工作视频会议在太原召开,安排部署做好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管理和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提出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要求按照“中央切块、省级细化、备案同意、快速直达”的原则直接下达市县基层,资金使用“一竿子插到底”,确保直接惠企利民。这是中央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采取的特殊举措,也是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
全省财政系统将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把握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进转型发展的任务要求,在制定财政政策、用好财政资金、提升管理水平上狠下功夫,充分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会议强调,要建立资金直达基层直达民生机制,推动积极财政政策尽快落地见效。
会议要求,要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确保不出问题。要严格贯彻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把预算支出,硬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要完善考核机制,努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实现我省财政管理工作综合评价在全国的争先进位。
【来源:山西新闻网】
2. 《全省巩固脱贫成果现场推进会召开》
7月2日至3日,全省巩固脱贫成果现场推进会在临汾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部署,对如期完成攻坚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省委书记、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楼阳生作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副书记、省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林武出席并讲话。
楼阳生批示指出,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完胜、全面收官之年。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交总账意识、军令状意识,提高站位扛牢攻坚责任,慎终如始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脱贫不稳和边缘易致贫“两类户”不返贫致贫,确保各类问题整改到位,坚决不能松劲懈怠,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坚决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兑现“军令状”,向全省人民兑现承诺。
楼阳生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将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贯通起来。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重大要求,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投入力度不减、帮扶力量不减。要精心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把农业现代化三大省级战略、十大产业集群培育和巩固脱贫成果结合起来,谋划好规划衔接、对象衔接、政策衔接和工作机制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
林武在讲话中指出,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谋划、全力组织推进、始终牵挂在心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一场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的硬仗。各级各部门必须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持续强化“交总账”“军令状”意识,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把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贯通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举措,减贫防贫两手抓、当前长远两兼顾、治标治本两统筹,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林武强调,要下足“绣花功”,精准施策稳岗就业。落实好各项稳就业保就业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扶贫企业、扶贫车间、扶贫产业园,开展以工代赈,动态落实“一户一公益岗”政策,鼓励农民工、大学生、科技人员和“田秀才”“土专家”“农创客”等返乡留乡创新创业、带动就业。聚焦精细化特色化功能化,着力打造“南果中粮北肉”出口平台和“东药材西干果”商贸平台,宣传好、保护好、发展好“大同黄花”“山西药茶”等区域品牌,精心打造“三大板块”“三个人家”,提升产业发展层次。聚焦集群化规模化园区化,着力打造一批种业型、加工型、流通型、服务型、科技型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聚焦带得稳带得准带得久,完善带贫益贫机制。
【来源:山西新闻网】
时间:2020/7/10 来源:本站